描述
教育资源

一)教师为什么要写作

浏览: 时间:2015-01-30 分类:教学资源

   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,除了读书,大概就是写作了。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。我一向认为,能够写好文章的人,也一定能上好课。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。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:第一是主题——你要表达什么,肯定什么,否定什么;歌颂什么,贬斥什么,这就是文章的主题。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,“文以载道”的那个“道”。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无意义的语言的堆积,它是需要承载一定的思想与情怀的。第二是素材,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怀,总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——你的经历、你的观察,你的学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。第三是写作的技巧。如何地剪材选材,如何地布局谋篇、起承转合,如何地铺垫、渲染,如何地蓄势,如何地细处摄神,如何地横云断岭、横桥锁溪等等。第四是语言。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表达,怎样讲究点文趣,如何使语言具有质感和美感。
  如果说主题(思想)是火种,那素材就是原料和燃料。火种从原料中提取,又通过燃料来使得星星之火而成为熊熊烈火,在暗夜里熠熠生辉。而一节课也无非是学习的主题,学习的材料,教学的技艺和教学的语言。作为教师,你能否上好一节课,就取决于你是否能透彻地理解学习的主题,你是否会有丰富的、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主题所依托的材料,你如何规划教学进程、设计教学的活动,你的课堂语言是否凝练而又舒展、平实而又雅致。具体地说,写作对于教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。
  首先,能提升我们阅读的品质。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,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,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研读,你会自觉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,如何布局谋篇,如何遣词造句的,你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。
   第二,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,洞明世事,去捕捉工作中、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,会自觉地去积累学识和生活。
  第三,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,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,使个体经验概念化。培根说:“写作使人精确”。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的过程。
  第四,写作会帮助你深化认识。如果你不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写成文章,你的认识可能是一星半点或者是肤浅的,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作彻底的思考,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。
   第五,写作能使你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品质。口头语言由于可以借助手势、表情和交谈对象及时地反馈与沟通,不一定需要非常准确与完整,而书面语言,由于缺乏特定情境和及时反馈,就需要十分完整和精当。当你在写作中炼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感怀时,自然而然,口头语言的品质也就提高了。
  第六,写作会提升你生活的品质,使你更具有成就感。杜甫有诗云: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”,贾岛的名句:“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”,这都说明写作是一件多么有生命意义的事情。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,如果这篇的确是你付出了心血与真情的,那你一定会很有成就感,一定会有一种收获的快慰。作家埃•米•齐奥朗就曾深有感触地说:“假如没有写作本领,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。写作便是释放自己的懊悔和积怨,倾听自己的秘密。作家是一个精神失常的生物,通过言语治疗自己。多亏了这些非本质性的疗法,有多少紊乱、多少残酷的进攻我没有被击败阿!”当写作将你拔出平时的麻木和迟钝状态,使你一下子感应到人生的繁复意味的时候,它也同时在悄悄地改变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。
  我们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,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,诸如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、教学建议、教材分析、备课札记、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。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。教师们,拿起您手中的笔吧,有意识地去创作,把你的感动、您的困惑、你成功的探索、你的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,写成文章。你会发现你的气质、情怀、你的内心世界,慢慢地、慢慢地,变得纯净,澄明,变得细腻和丰富。我相信,真诚的文字,能够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。     [此文发表于〈人民教育〉]


      (二) 写,改变你的生命属性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窦桂梅
        为什么要写

  时下,各种关于课堂教学的讨论像暴风骤雨一样冲刷着我们。一方面,我们要面对各种理念的更迭及批判;另一方面,还要每天在辛苦琐碎的课堂生活中挣扎徘徊。
  迷茫之中,公开课本应该成为一个个放大的、可供解剖的“典型案例”;一个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和思考见解的“策源地”;一种能分享教育成功或失败的平台,并走向共同的规范与价值追求。然而由于听课者身份、心态、知识结构、教学经历以及对教育的理解不同,课后的评价,往往形不成一种整合的力量:大多是看自己想看的,听自己想听的,既不沟通也不辩驳,自说自话。更有高高在上、不由分说的“定论”,甚至一部分人强加于其他人的“规定”,它们充斥于课堂中来不及思考的各个领域。更为可怕的是,不知从何时起,我们对公开课的评价变得仅仅适于表达批评和否定,而不是理解与学习;变得擅长攻击与猜忌,而不是接纳与包容、信任与支持。我们背后有怎样的局限,使我们如此急躁而不是宁静与从容? 难怪有人质疑公开课存在的意义!
  面对惶惑,或多或少要执教公开课的我们,应当如何寻找课堂的坐标?应该怎样克服由反复研究、试讲带来的审美疲劳?如何使我们对于教学的激情、希望与思考经由公开课的平台漫射到日常生活的年年岁岁、角角落落?
有一个很好的办法,那就是用笔静静记录下自己,并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崭新的自我。每种力量,每个领域都在为自己找到存在的理由,每个人也都需要自我引导,自觉创造课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,而不是等待任何权威来指令。正因为写,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发生联系,你会忠于你的课堂,兼纳别人的声音,也许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己。我想,当你郑重记录下公开课收获的时候,便是在建设语文教师的第二种生活。


        写些“什么”

  课堂内涵丰富,写作形式就会多种多样。它既可以用平实的语言白描叙写,又可以用诗意的警句吟咏抒怀,有话则多,无话则少,写中有学,学中有思。写,或深邃或宏大、或微小或辽阔、或忧愁或明快、或抒情或议论……
  你可以写一些“题外话”。比如在教《珍珠鸟》时我前后写了好几篇文章。其中一篇写了上这节研究课的原因:电影《金刚》中的大猩猩金刚,比人类强大却遭遇了人类酿造的悲剧。课文《珍珠鸟》中的珍珠鸟,比人类弱小,却因成了人的笼中鸟的故事引发了“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”。这是不是悲剧?这是关系到人与动物,人与自然,甚至人与整个世界的多元复杂的问题。地球不只属于我们人类,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,互相尊重,共同分享甚至达成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”的至高境界?……写到这里,教学《珍珠鸟》的想法更强烈了。(选自《当骂人“禽兽不如的时候”》)这样的“题外话”可能永远不能发表,但写下这些,不仅对自己把握文本的精神高度进行了触摸和挑战,使精神储备更加强大,而且讲课会更加游刃有余。很难想象,只记录“有用”、“实用”的文字会造就汪洋恣肆、饱满丰富的教学背景。
  其次可以写一写“题内话”。在《珍珠鸟》一课中,我接下来写了对“信赖”主题的文本解读,对为什么这么教学进行了思考: ……围绕主题“信赖”我打算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,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,体会作者如何“不动声色”、小珍珠鸟如何“神气十足”—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,来感受一个共同的美好境界:信赖。第二课时,我从文中大鸟们的表现进行“解构”。从大鸟的“生气地叫”与“再三呼唤”入手,理解原本自由的它们,因为不能忘怀的恐惧(它们知道人类的残忍,身在笼中剥夺了它们对再度拥有自由的期待),告诉小鸟,自己的今天就是小鸟的明天……(选自《深入决定深度》) “题内话”可以把动笔前一些模糊的想法变清晰,把明确的思路变深刻,甚至能够获得新的发现。
  除了“题内话”还可以写“题后话”,把对自己课堂进行评价的有价值的观点整理出来,并置于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对照,才可以具体地“革”缺点的“命”。如教完《珍珠鸟》后,我做了如下记录:人该不该放鸟?鸟会不会飞走?这是我教学后的困惑,也是学生思考的困惑。在知识和真理发生冲突的时候,教育该如何选择?课堂结束时,我把这“结”抛给了学生……有教师说这个命题抛给学生真是太妙了,有老师听课后认为,前面所有的深入是画龙,最后的思考是点睛,突破了单纯的技术思考,已将其提升到哲学命题的高度,于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问题就不是放不放这么轻松和简单。“放还是不放?”这也许就像讨论“娜拉出走后会怎样”一样,令我们继续产生更“头疼”的思考。(选自《将“信赖”进行到底》)记录这些“题后话”,可以进一步由具体问题延伸拓展开去,努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、扩展到更广的范围内去反思、重建课堂。像《珍珠鸟》一样,许许多多的课都行进在记下一课的实录、写好一篇教学故事或是教后反思上。如此,你日常的课堂就会“小心翼翼”地实现教学的自主与自省;如此,你的书写会不仅仅是“录像”,而是从琐碎与无奈中剥离出有价值的思想,从而超越教学生活的重复与枯燥。


       写”改变了什么

  写,首先丰富了教师的灵魂。因写,教师从“艰难苦恨繁霜鬓”的叹息中获得凤凰涅磐的重生,挑战心智,不断进步,对自我有了一种静静地梳理与关照。每一次记录,都会挖掘自己的心灵,并把它彰显出来。写出来的文字,会成为我们的另一张面孔。况且语文教师是教儿童写作的,“以写促写”不亦快哉。
 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,文字笨拙,尽管想“言为心声”,甚至“日吐千言”,怎奈笔力不够。有时心里感受强烈,倾吐出来却很“蹩脚”。怎么办?只有一个字——练。
  我们在写,所以就在成长。“把文字压缩、捶扁、拉长、磨砺,把它撕开又拼拢,摺来叠去,为了实验它的速度、密度和弹性。”要努力把话写得干净些,响亮些。这样,旁人读你的文章,才会听得见你的声音,看得见你的容貌。
  我把公开课的足迹详细记录下来,反复练笔。这种写作最后成为了习惯,像吃饭一样,一顿都不可少的时候,蓦然回首,发现这几年自己真有了不小的长进。这个长进不只是笔头流畅了,更主要的是被写作这辆推土机推着,自己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了。在写作中,你会发现你并非自己熟悉的那个“你”,自我变得强大,不时有灵感的火花在思想的深处闪现。如果没有写作这辆推土机,你灵魂深处最丰饶的部分就无法得到开垦。
  写。还可以去掉人身上的匠气。勤于阅读,述而也作。这既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,更是逼迫自己进一步思考的动力。现在,我给课堂“捉虫”,写下了近百篇的课堂反思,并因此出版了几本随笔,这些关于公开课的书写汇集起来便是一本专属自己的课堂参考书。
  正是这些不拘一格的书写,令那“当时只道是寻常”的思想与细节,在头脑中一次次地重现。书写也使自己保持了对课堂问题的清醒和对评价者的“距离”,“跳出课堂本身”,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,审慎对待自己的课堂。感谢书写带来的对课堂和自我的“漂洗”。我也因此沉淀了直面课堂忧患与艰辛后的澄明;焕发了咀嚼过课堂压力与困厄后的自信;拥有了遭遇课堂失败痛楚后的踏实——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,把困惑变成收获,把收获变成反思,在课堂反思中稳步前行。
  看来,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,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。更重要的是,写,让自己活得明白,让自己活出精彩。写,赢得的是尊重,积累的更是尊严。一句话,写,改变了你生命的属性。


      (三)笔耕不辍写人生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商德远

  身为语文教师,我们是幸福的,因为通过阅读可以倾听大师的言说,感受智者的脉动,汲取文化的精髓,成长心智,滋养精神。然而,要想丰盈我们的思想,提升生命价值,还应笔耕不辍!
  众所周知,阅读对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,但写作对教师发展同样有着诸多的不可替代性。全国著名学者、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:写作会提升阅读的品质;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;写作会帮你梳理思绪;写作会帮你深化认识;写作能使你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;写作会提升你生活的品质,使你更具成就感。如此看来,既不阅读,又不写作,久矣,你就会变得“眼低手低”。只阅读,不写作,则会“眼高手低”。写作的诸多特质,是阅读等所不能完全替代的。
  首先,写作是教师职业的需要。教师同医生、科学家一样,属专业技术人员,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写作功底。处于职业需要,教师必须要经常写写文章,像魏书生从1978年2月开始写日记,一直笔耕不辍,直到今天已经记了81本。
  其次,教师通过写作可以进行自我反思,让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创新与成功,让自己也走向精神的丰富和成熟。纵观有成就的教育家或名师,有哪一位没有丰硕的写作成果?像闻名全国的中学教学专家于漪、李镇西,小学教学专家李吉林、于永正等,哪一位没有多本教学专著问世?哪一位不是发表过数篇论文?尽管他们成功的原因很多,但有一点不能忽视,那就是这些著名专家,皆因坚持经常写作,从而更快、更好地提升了专业水平,让课堂真正在创新中焕发了生命的活力,教学水平不断得到跨越式的发展,并成功迈向了教育领域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。
  教师写作更是交流分享的需要。据说最早研究并发明电磁现象的是法拉第,由于他写的介绍自己研究成果的论文篇幅太长且字句艰涩难懂,很少有人能读明白,因此影响了这一成果的大范围快速推广。后来麦克斯韦在研究时理解了法拉第的论文并写出新的论文发表了,大家接受了,这项成果才得以在大范围内推广,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教师写作亦如此,当你有了新的思考和研究时,可以写出来;当你收获了成功或经验时,也可以写出来;当你遭遇了失败和困惑时,还可以写出来。通过发表或交流,大家彼此共享成功与快乐,彼此得到提醒、避免失败。
  更为重要的是,教师勤写作能带给学生不可估量的影响,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习染。学生如果从老师那儿获得言语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启迪,自然会涌起言语创造的激情,得到精神的洗礼;反之,难以指望学生喜欢写、经常写,并写出佳作。言传身教至关重要。
  当然,如果我们教师写作不是仅仅因为职业需要,而是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自己心灵的净土,躬耕精神的园圃,把困惑变成收获,把收获变成反思……让不懈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生命的自觉,那么,我们的内心就会永远洋溢着言语创造的激情,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也将会变得深刻而悠远,从而引领他们走进精神创造的殿堂。


教育资源
教育资源

一)教师为什么要写作

时间 :2015-01-30 浏览 : 分类 :教学资源

   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,除了读书,大概就是写作了。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。我一向认为,能够写好文章的人,也一定能上好课。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。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:第一是主题——你要表达什么,肯定什么,否定什么;歌颂什么,贬斥什么,这就是文章的主题。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,“文以载道”的那个“道”。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无意义的语言的堆积,它是需要承载一定的思想与情怀的。第二是素材,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怀,总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——你的经历、你的观察,你的学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。第三是写作的技巧。如何地剪材选材,如何地布局谋篇、起承转合,如何地铺垫、渲染,如何地蓄势,如何地细处摄神,如何地横云断岭、横桥锁溪等等。第四是语言。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表达,怎样讲究点文趣,如何使语言具有质感和美感。
  如果说主题(思想)是火种,那素材就是原料和燃料。火种从原料中提取,又通过燃料来使得星星之火而成为熊熊烈火,在暗夜里熠熠生辉。而一节课也无非是学习的主题,学习的材料,教学的技艺和教学的语言。作为教师,你能否上好一节课,就取决于你是否能透彻地理解学习的主题,你是否会有丰富的、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主题所依托的材料,你如何规划教学进程、设计教学的活动,你的课堂语言是否凝练而又舒展、平实而又雅致。具体地说,写作对于教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。
  首先,能提升我们阅读的品质。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,你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,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研读,你会自觉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,如何布局谋篇,如何遣词造句的,你会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。
   第二,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,洞明世事,去捕捉工作中、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,会自觉地去积累学识和生活。
  第三,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,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,使个体经验概念化。培根说:“写作使人精确”。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的过程。
  第四,写作会帮助你深化认识。如果你不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写成文章,你的认识可能是一星半点或者是肤浅的,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作彻底的思考,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。
   第五,写作能使你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品质。口头语言由于可以借助手势、表情和交谈对象及时地反馈与沟通,不一定需要非常准确与完整,而书面语言,由于缺乏特定情境和及时反馈,就需要十分完整和精当。当你在写作中炼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感怀时,自然而然,口头语言的品质也就提高了。
  第六,写作会提升你生活的品质,使你更具有成就感。杜甫有诗云: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”,贾岛的名句:“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”,这都说明写作是一件多么有生命意义的事情。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,如果这篇的确是你付出了心血与真情的,那你一定会很有成就感,一定会有一种收获的快慰。作家埃•米•齐奥朗就曾深有感触地说:“假如没有写作本领,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。写作便是释放自己的懊悔和积怨,倾听自己的秘密。作家是一个精神失常的生物,通过言语治疗自己。多亏了这些非本质性的疗法,有多少紊乱、多少残酷的进攻我没有被击败阿!”当写作将你拔出平时的麻木和迟钝状态,使你一下子感应到人生的繁复意味的时候,它也同时在悄悄地改变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。
  我们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,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,诸如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、教学建议、教材分析、备课札记、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。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。教师们,拿起您手中的笔吧,有意识地去创作,把你的感动、您的困惑、你成功的探索、你的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,写成文章。你会发现你的气质、情怀、你的内心世界,慢慢地、慢慢地,变得纯净,澄明,变得细腻和丰富。我相信,真诚的文字,能够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。     [此文发表于〈人民教育〉]


      (二) 写,改变你的生命属性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窦桂梅
        为什么要写

  时下,各种关于课堂教学的讨论像暴风骤雨一样冲刷着我们。一方面,我们要面对各种理念的更迭及批判;另一方面,还要每天在辛苦琐碎的课堂生活中挣扎徘徊。
  迷茫之中,公开课本应该成为一个个放大的、可供解剖的“典型案例”;一个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和思考见解的“策源地”;一种能分享教育成功或失败的平台,并走向共同的规范与价值追求。然而由于听课者身份、心态、知识结构、教学经历以及对教育的理解不同,课后的评价,往往形不成一种整合的力量:大多是看自己想看的,听自己想听的,既不沟通也不辩驳,自说自话。更有高高在上、不由分说的“定论”,甚至一部分人强加于其他人的“规定”,它们充斥于课堂中来不及思考的各个领域。更为可怕的是,不知从何时起,我们对公开课的评价变得仅仅适于表达批评和否定,而不是理解与学习;变得擅长攻击与猜忌,而不是接纳与包容、信任与支持。我们背后有怎样的局限,使我们如此急躁而不是宁静与从容? 难怪有人质疑公开课存在的意义!
  面对惶惑,或多或少要执教公开课的我们,应当如何寻找课堂的坐标?应该怎样克服由反复研究、试讲带来的审美疲劳?如何使我们对于教学的激情、希望与思考经由公开课的平台漫射到日常生活的年年岁岁、角角落落?
有一个很好的办法,那就是用笔静静记录下自己,并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崭新的自我。每种力量,每个领域都在为自己找到存在的理由,每个人也都需要自我引导,自觉创造课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,而不是等待任何权威来指令。正因为写,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发生联系,你会忠于你的课堂,兼纳别人的声音,也许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己。我想,当你郑重记录下公开课收获的时候,便是在建设语文教师的第二种生活。


        写些“什么”

  课堂内涵丰富,写作形式就会多种多样。它既可以用平实的语言白描叙写,又可以用诗意的警句吟咏抒怀,有话则多,无话则少,写中有学,学中有思。写,或深邃或宏大、或微小或辽阔、或忧愁或明快、或抒情或议论……
  你可以写一些“题外话”。比如在教《珍珠鸟》时我前后写了好几篇文章。其中一篇写了上这节研究课的原因:电影《金刚》中的大猩猩金刚,比人类强大却遭遇了人类酿造的悲剧。课文《珍珠鸟》中的珍珠鸟,比人类弱小,却因成了人的笼中鸟的故事引发了“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”。这是不是悲剧?这是关系到人与动物,人与自然,甚至人与整个世界的多元复杂的问题。地球不只属于我们人类,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,互相尊重,共同分享甚至达成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”的至高境界?……写到这里,教学《珍珠鸟》的想法更强烈了。(选自《当骂人“禽兽不如的时候”》)这样的“题外话”可能永远不能发表,但写下这些,不仅对自己把握文本的精神高度进行了触摸和挑战,使精神储备更加强大,而且讲课会更加游刃有余。很难想象,只记录“有用”、“实用”的文字会造就汪洋恣肆、饱满丰富的教学背景。
  其次可以写一写“题内话”。在《珍珠鸟》一课中,我接下来写了对“信赖”主题的文本解读,对为什么这么教学进行了思考: ……围绕主题“信赖”我打算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,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,体会作者如何“不动声色”、小珍珠鸟如何“神气十足”—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,来感受一个共同的美好境界:信赖。第二课时,我从文中大鸟们的表现进行“解构”。从大鸟的“生气地叫”与“再三呼唤”入手,理解原本自由的它们,因为不能忘怀的恐惧(它们知道人类的残忍,身在笼中剥夺了它们对再度拥有自由的期待),告诉小鸟,自己的今天就是小鸟的明天……(选自《深入决定深度》) “题内话”可以把动笔前一些模糊的想法变清晰,把明确的思路变深刻,甚至能够获得新的发现。
  除了“题内话”还可以写“题后话”,把对自己课堂进行评价的有价值的观点整理出来,并置于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对照,才可以具体地“革”缺点的“命”。如教完《珍珠鸟》后,我做了如下记录:人该不该放鸟?鸟会不会飞走?这是我教学后的困惑,也是学生思考的困惑。在知识和真理发生冲突的时候,教育该如何选择?课堂结束时,我把这“结”抛给了学生……有教师说这个命题抛给学生真是太妙了,有老师听课后认为,前面所有的深入是画龙,最后的思考是点睛,突破了单纯的技术思考,已将其提升到哲学命题的高度,于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问题就不是放不放这么轻松和简单。“放还是不放?”这也许就像讨论“娜拉出走后会怎样”一样,令我们继续产生更“头疼”的思考。(选自《将“信赖”进行到底》)记录这些“题后话”,可以进一步由具体问题延伸拓展开去,努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、扩展到更广的范围内去反思、重建课堂。像《珍珠鸟》一样,许许多多的课都行进在记下一课的实录、写好一篇教学故事或是教后反思上。如此,你日常的课堂就会“小心翼翼”地实现教学的自主与自省;如此,你的书写会不仅仅是“录像”,而是从琐碎与无奈中剥离出有价值的思想,从而超越教学生活的重复与枯燥。


       写”改变了什么

  写,首先丰富了教师的灵魂。因写,教师从“艰难苦恨繁霜鬓”的叹息中获得凤凰涅磐的重生,挑战心智,不断进步,对自我有了一种静静地梳理与关照。每一次记录,都会挖掘自己的心灵,并把它彰显出来。写出来的文字,会成为我们的另一张面孔。况且语文教师是教儿童写作的,“以写促写”不亦快哉。
 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,文字笨拙,尽管想“言为心声”,甚至“日吐千言”,怎奈笔力不够。有时心里感受强烈,倾吐出来却很“蹩脚”。怎么办?只有一个字——练。
  我们在写,所以就在成长。“把文字压缩、捶扁、拉长、磨砺,把它撕开又拼拢,摺来叠去,为了实验它的速度、密度和弹性。”要努力把话写得干净些,响亮些。这样,旁人读你的文章,才会听得见你的声音,看得见你的容貌。
  我把公开课的足迹详细记录下来,反复练笔。这种写作最后成为了习惯,像吃饭一样,一顿都不可少的时候,蓦然回首,发现这几年自己真有了不小的长进。这个长进不只是笔头流畅了,更主要的是被写作这辆推土机推着,自己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了。在写作中,你会发现你并非自己熟悉的那个“你”,自我变得强大,不时有灵感的火花在思想的深处闪现。如果没有写作这辆推土机,你灵魂深处最丰饶的部分就无法得到开垦。
  写。还可以去掉人身上的匠气。勤于阅读,述而也作。这既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,更是逼迫自己进一步思考的动力。现在,我给课堂“捉虫”,写下了近百篇的课堂反思,并因此出版了几本随笔,这些关于公开课的书写汇集起来便是一本专属自己的课堂参考书。
  正是这些不拘一格的书写,令那“当时只道是寻常”的思想与细节,在头脑中一次次地重现。书写也使自己保持了对课堂问题的清醒和对评价者的“距离”,“跳出课堂本身”,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,审慎对待自己的课堂。感谢书写带来的对课堂和自我的“漂洗”。我也因此沉淀了直面课堂忧患与艰辛后的澄明;焕发了咀嚼过课堂压力与困厄后的自信;拥有了遭遇课堂失败痛楚后的踏实——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,把困惑变成收获,把收获变成反思,在课堂反思中稳步前行。
  看来,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,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。更重要的是,写,让自己活得明白,让自己活出精彩。写,赢得的是尊重,积累的更是尊严。一句话,写,改变了你生命的属性。


      (三)笔耕不辍写人生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商德远

  身为语文教师,我们是幸福的,因为通过阅读可以倾听大师的言说,感受智者的脉动,汲取文化的精髓,成长心智,滋养精神。然而,要想丰盈我们的思想,提升生命价值,还应笔耕不辍!
  众所周知,阅读对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,但写作对教师发展同样有着诸多的不可替代性。全国著名学者、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:写作会提升阅读的品质;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;写作会帮你梳理思绪;写作会帮你深化认识;写作能使你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;写作会提升你生活的品质,使你更具成就感。如此看来,既不阅读,又不写作,久矣,你就会变得“眼低手低”。只阅读,不写作,则会“眼高手低”。写作的诸多特质,是阅读等所不能完全替代的。
  首先,写作是教师职业的需要。教师同医生、科学家一样,属专业技术人员,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写作功底。处于职业需要,教师必须要经常写写文章,像魏书生从1978年2月开始写日记,一直笔耕不辍,直到今天已经记了81本。
  其次,教师通过写作可以进行自我反思,让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创新与成功,让自己也走向精神的丰富和成熟。纵观有成就的教育家或名师,有哪一位没有丰硕的写作成果?像闻名全国的中学教学专家于漪、李镇西,小学教学专家李吉林、于永正等,哪一位没有多本教学专著问世?哪一位不是发表过数篇论文?尽管他们成功的原因很多,但有一点不能忽视,那就是这些著名专家,皆因坚持经常写作,从而更快、更好地提升了专业水平,让课堂真正在创新中焕发了生命的活力,教学水平不断得到跨越式的发展,并成功迈向了教育领域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。
  教师写作更是交流分享的需要。据说最早研究并发明电磁现象的是法拉第,由于他写的介绍自己研究成果的论文篇幅太长且字句艰涩难懂,很少有人能读明白,因此影响了这一成果的大范围快速推广。后来麦克斯韦在研究时理解了法拉第的论文并写出新的论文发表了,大家接受了,这项成果才得以在大范围内推广,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教师写作亦如此,当你有了新的思考和研究时,可以写出来;当你收获了成功或经验时,也可以写出来;当你遭遇了失败和困惑时,还可以写出来。通过发表或交流,大家彼此共享成功与快乐,彼此得到提醒、避免失败。
  更为重要的是,教师勤写作能带给学生不可估量的影响,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习染。学生如果从老师那儿获得言语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启迪,自然会涌起言语创造的激情,得到精神的洗礼;反之,难以指望学生喜欢写、经常写,并写出佳作。言传身教至关重要。
  当然,如果我们教师写作不是仅仅因为职业需要,而是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自己心灵的净土,躬耕精神的园圃,把困惑变成收获,把收获变成反思……让不懈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生命的自觉,那么,我们的内心就会永远洋溢着言语创造的激情,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也将会变得深刻而悠远,从而引领他们走进精神创造的殿堂。